元宇宙作為產業互聯網的新范式,在目前受到XR終端、實時算力和數據安全性等關鍵要素成熟度的限制,無法繼續沿用傳統互聯網的“網站-用戶”的中心化發展模式。 元宇宙對端到端的客戶體驗和服務等級保證有著極高的要求,分布式、熱點式是元宇宙發展的全新路徑,以“超級云網”為特征的數智化算力網絡服務是元宇宙的四梁八柱。 中國已經開通5G基站142.5萬座,占全球60%以上。三大運營商開通的5G最新國際標準R16版本,通過建設全新的5G核心網5GC和5G無線網NR,也就是獨立組網5G SA的方式,網絡下行性能指標高達10-20Gbps,用戶面單向時延最低為1ms,控制面時延為20ms,可靠性的最低要求達99.999%,成為泛在的新型生產力基礎設施。 除了5G,固定光纖網絡、Wi-Fi6、專線和NB-IoT等全接入網絡將共同組成元宇宙的超級“局域公網”,支撐對接入速度、上行速度、端到端時延、抖動、丟包率、安全隱私、海量設備接入和高可靠通信等的嚴格要求。
智慧城市的建設離不開通信傳輸,傳統的地面通信網絡受制于技術和經濟因素,只覆蓋了約20%的陸地面積,相比之下,擁有信號覆蓋面廣、容量大等優勢的衛星移動通訊,在工業互聯網、物聯網、數字城市等領域中都將大有可為。 近日神州十三號返回,“太空出差三人組”成功降落,讓航天航空技術再次出現在大眾的熱議中。自2015年馬斯克提出星鏈計劃,衛星網絡通信技術就開始廣泛出現在大眾視野中,近日尚未發布的iPhone 14,也被爆料將“率先支持衛星網絡連接”。2022年發改委將衛星互聯網列入“新基建” 范圍,這預示著未來衛星互聯網將成為基礎設施,從天邊走向身邊,在智慧城市和智慧出行等領域中,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雖然現如今手機流量白菜價,但在家連接Wi-Fi依然是主流選擇,畢竟Wi-Fi的速率和穩定性都要更出色一些。 而當你連接路由器的Wi-Fi時,會發現手機設置中寫的的“WLAN”,那么Wi-Fi和WLAN是不是一回事兒?又有什么區別了呢? WLAN全稱為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,是一種利用射頻技術進行數據傳輸的系統,該技術的出現是用來彌補有線局域網絡之不足,以達到網絡延伸之目的,使得無線局域網絡能利用簡單的存取架構讓用戶透過它,實現無網線、無距離限制的通暢網絡。
近年來,隨著云計算和大數據的迅猛發展,已然讓“大數據”和“云計算”成為了當下最時髦的詞匯。從IT界到、金融界,再到物流界、營銷界,乃至醫療界、教育界……無論是界內界外人士幾乎都已快形成“言必稱云”、“言必稱大數據”的口頭禪。 但如果真遇到一個“較真兒的”,發出這樣的提問——到底什么是大數據?大數據到底有什么價值?我怎樣才能得到大數據價值?……是那頭黃色的 Hadoop小象?是動輒XXXBIT的高大上數據量?又或者是千萬級別的用戶信息?那估計很多口口聲聲不離大數據的人可能都言語含糊解釋不清了。
語音到了該革命的時候了,這已經成為了業界的共識。而隨著網絡向4G、5G演進,全IP化的網絡為高清語音傳輸提供了條件。 此前,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曾表示,“到今天為止,從我們一接觸電信開始,我們學到的語音編碼就是300-3400Hz,偉大的貝爾先生與1875年發明了電話,就是采用300-3400Hz的語音編碼,到現在,137年后,我們的技術進步了好幾代,但是我們的語音編碼沒有變?!? 而隨著VoLTE、VoWiFi技術快速成熟,也為語音變革帶來了機遇。不過,對于未來究竟是VoWiFi唱主角,還是VoLTE成主演,業界則觀點不一。
根據車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的定義,車聯網是以車內網、車際網和車云網組成,進行無線電通信和信息交互的大系統網絡。如圖1所示,通過三網融合,實現V2X之間通信的無縫連接,提高通信效率,減少通信盲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