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自從2020年中國北斗導航最后一顆衛星升空,就意味著中國北斗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務,迎戰美國的GPS了。
要知道高峰時,也就是國內沒有自己的衛星導航時,美國GPS在國內可是占了接近100%的市場,甚至國內將導航功能直接叫GPS,可見GPS在國內有多么的強。
而中國北斗一旦向全球提供服務,那么對GPS而言,就會是一個重大的打擊,特別是在中國市場,相信大部分的導航系統,都會基于中國北斗,而不是GPS了。
而事實也是如此,按照媒體報道稱,2021年,國內銷量的智能手機達到了3億多臺,其中94.5%的手機已經支持北斗導航了。
而2020上半年時,這個數字還只有80%,相當于一年多時間,在智能手機上,北斗就實現了近20%的提升,這對于GPS而言,當然就不是好消息了。
為何不是100%?原因很簡單,那就是還有部分老手機,是不支持中國北斗的,比如iPhone11以及更老的蘋果手機,還有部分配置較的老人機,都是不支持北斗的。
但新款的iPhone12及以后的手機,以及現在小米、OV、三星、榮耀們推出的新款手機,均是支持北斗的。也許到2022年,這個比例就要無限接近100%了。
當然,并不是說支持了中國北斗就不支持GPS了,目前絕大部分手機,均是GPS、北斗都支持的,手機在不同的地方,根據連接衛星的情況,會自動選擇信號最好的導航系統。
但這也說明,GPS不再是唯一,手機廠商們有了更多選擇,再也不怕GPS斷供了。
當然,在手機這種民用的東西上還好一點,意義并沒有那么重要,但在軍事等設備上,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,自己有北斗和使用美國的GPS,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。